培训交流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思政中心 > 培训交流 > 正文

喜报‖我院教师在2023年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中荣获佳绩

日期:2023-10-10 17:15浏览数:

 

10月8日,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举办的“2023年全国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公布评审结果,我院商务英语系杨帆老师获全国一等奖、李思艺老师获全国三等奖。

杨帆老师选取“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资料的英译”为教学内容,以“翻译非遗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思政主题,通过引入真实语料,将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滩头年画”作为翻译素材,旨在激发学生对湖湘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整个教学设计以产出导向法为基础,课前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对湖湘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产生翻译非遗文化的兴趣,课中采用项目驱动、问题推进式、案例分析和小组协作,增加交互式的教学环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升学生对传播湖南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课后小组合作修改译文并制作视频,最终付诸实践,使学生真正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证明了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李思艺老师选用了《新交际英语综合教程1》的第一单元Meeting People作为参赛单元。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包含了中英文姓氏及其文化内涵,中英姓名和称谓差异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以及中西见面礼仪的对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姓名里的中西方文化”为大单元主题,将思政育人目标融入任务链的每个环节。从交际的视角来看,未见其人,先闻其名;认识一个人,最先了解到的是对方的名字。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姓名用字,往往都承载着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望,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的姓名文化更是历经数千年积累演变,诉说着中国人的人文情怀、历史积淀和社会发展。通过了解中国人起名的讲究与文化内涵,学生可以深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身份认同,增强文化自信。通过比较中西姓名和称谓,学生可感知人类文明的共通之处,同时也提升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和包容,提高跨文化思辨能力。

此次获奖是对学院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付出的努力和探索的肯定与鼓励,对推进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和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入探索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持续提升外语教师思政育人教学素养,推进外语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

编辑:董璐丹

责编:阳丰

审核:曾望

2023年10月10日

下一条:我院教师获“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全国交流活动一等奖

【关闭】
Baidu
sogou